无论是在CES还是北美车展,凯迪拉克的CT6都玩了一把炫的——车内后视镜被所谓的流媒体后视镜所取代。啥叫流媒体?其实就是显示屏而已:把后摄像头采集的信息通过后视镜位置的显示屏显示出来,替代之前的镜面后视镜。
看着似乎没什么高深,但却引发了车云菌的另一层关注:不知不觉中,驾驶者驾车时需要的信息,都开始由这种“流媒体”所取代了。
凯迪拉克CT6内饰
看起来并不高深的“摄像头+显示器”的流媒体后视镜为何直到目前才开始首次出现在量产车上,而且还仅限于车内后视镜?原因是以过往的电子技术,这种后视镜存在一些弊端。
能直观想到的弊端自然是它的失效——电子的东西总没有玻璃镜子那么让人感觉踏实。例如因为线路问题、系统问题导致的显示失效,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。
还有就是反馈速度——如果视频出现卡顿,产生了哪怕半秒钟的迟滞,也有可能带来驾驶者的错误操作(例如不该并线的时候并线了)。
很显然,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,这些问题已经越来越不是问题了。例如线路、系统的可靠性,还有响应速度,均能彻底满足驾车的需求,最终被工程师放心地用在量产车型上。
当这些“弊”被解决或缓解后,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利——绝对比你想象的要大。CT6的那个流媒体后视镜已经有效果了,它的视野非常大(凯迪拉克的说法是3倍)。有人会说这不算啥,换个大视野无盲区的后视镜一样可以。理论上如此,但对比显示效果却会发现二者不可同日而语。
流媒体的摄像头在车外,没有任何遮挡,自然也没有什么盲区。车内反光镜呢?头枕、C/D柱,或者后排的高个子乘客,都会形成遮挡。
还有夜间,用过倒车影像的人应该有感受——好的摄像头和感应原件,能够在弱光下获得比人眼更好的效果,并且丝毫不会受到后风挡贴膜的影响。这意味着当我们通过玻璃后视镜看后方感觉黑黢黢的时候,流媒体后视镜却有如带夜视功能一样,依然可以看得挺清楚。
凯迪拉克CT6流媒体技术的后视镜
CT6这种还只能算是最初级的。在实验室的概念车里,工程师正在研发多个后视镜的集成。即左右后视镜也替换成摄像头,并与后摄像头采集的信息一起,合成在一个显示屏(传统车内后视镜的位置)上。如此,不仅能彻底杜绝盲区问题,而且看上去非常直观,有利于提升驾驶安全性和驾驶体验。你觉得这不可能,不,大众XL1就是这么玩的。
大众XL1用摄像头取代了传统的后视镜
大众XL1后视镜显示
然 后呢?你可以尽可能地展开想象。例如并线辅助或预警,在显示屏上左右后方有车的位置闪烁,是不是要比在现在的后视镜上显示更直观?还有,转弯时如果摄像头 能更智能的偏转一定角度,是不是感觉更爽?至于什么自动防眩目,那更是小菜了,通过系统设定就可以分分钟搞定,甚至可以精确到“只让炫光变暗”(其他部位 依然明亮清晰)的神奇效果。
后视镜可以看作是驾驶信息反馈方式的一种,而在这一领域的(电子化)革新远不止于此。例如最近,众泰SR7的超级大屏就噱头十足。
别以为只有“山寨王”才会这么做。除了特斯拉以外,像沃尔沃的新一代车型,还有诸如科雷傲的替代者MAXTHON,都在计划着采用这种竖着设计、尺寸不逊于iPad的超大中控屏。
的 确,一些年龄偏长的车主因为使用习惯仍会对此有所排斥,并认为所有功能通过触屏并不符合车用人机工程。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“超大触屏+多功能方向盘” 已渐渐成为一种不可逆的趋势。原因,也自然与当下人们的日常使用习惯有关——智能手机和PAD用惯了,看着车上的小屏幕,还得像过去玩诺基亚那样按一堆功 能键,只怕是反而不顺手。
特斯拉超大尺寸中央显示屏
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仪表盘。机械式的仪表正在逐步被电子显示屏所取代。相比其他的电子化,这个趋势应该说是没有争议、广受好评,唯一的阻碍只有成本。
相 比传统仪表,显示屏的好处可不光是看着炫,它所带来的功能革新也是超乎想象的。例如从此仪表已不再是设计的重点,需要什么样的仪表造型、布局或色调,就跟 手机换“主题”一样随意。这个显示屏也将不仅限于常规的车速、转速、油量等等,导航、娱乐、车道信息、警示等等,都可以通过这个屏幕来显示。
当然,显示电子化当下还有一个重要分支就是全景摄像,这个大家都很熟悉,而且效用人所共知,车云菌在此就不赘述了。另外,像目前开始普及度越来越高的HUD,也会成为电子显示的新趋向——过去机械仪表的很多功能,会通过HUD来实现。由于投射位置比常规仪表更高、更靠前,可以避免驾驶者过多的视线移动,提升安全性和降低疲劳感。
大众BUDD-E概念车数字化座舱
除了本文说的这些,还有没有更多?车云菌套用一句俗话:只有你想不到,没有技术做不到的。例如,风挡玻璃会不会用显示屏替代?有人说疯了,怎么可能?嗯,大 家是否对曾经报道过的路虎透明引擎盖还有印象,那套东西,其实就是靠摄像头获取车头部分底下的信息,然后在前风挡玻璃下方投射影像实现的。这算不算风挡玻 璃电子显示屏化的一个雏形?继续发挥想象吧,说不定正绞尽脑汁的工程设计师们正需要你的创意……